为什么二战期间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瑞士在二战期间免受侵略,主要原因并非其“永久中立国”的身份,尽管这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得到了确认。瑞士自1291年建立联邦以来,长期保持中立,历史上鲜有对外扩张的记录。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瑞士在二战期间对德国采取的妥协和屈服态度,这才是德国最终未将其吞并的关键。

维也纳会议旨在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的确认只是其中一项不太引人注目的协议。尽管历史学家批评该会议试图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协议确实为欧洲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和平。

瑞士在二战期间的“中立”

瑞士,这个人口仅704万(二战期间为400多万),面积仅41284平方公里的小国,却在希特勒的铁蹄席卷欧洲大陆时奇迹般地幸免于难。很多人将此归功于瑞士强大的国防动员能力,但这并非事实。瑞士在二战期间扮演的角色并不光彩,其“中立”也并非名副其实。

瑞士跟德国都不想赢么,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是什么?

瑞士为何屈从于希特勒?

瑞士在历史上曾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815年,为了遏制法国,反法同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确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

然而,希特勒1933年上台后,瑞士的中立和独立面临严峻挑战。纳粹德国的宣传将所有德意志人,包括生活在“第三帝国”疆域之外的,都视为德国人,并将瑞士人称为“生活在瑞士的德国人”(瑞士人口的64%为德意志人)。纳粹德国甚至在地图上将瑞士划入“大德意志”的版图。在瑞士德语区,亲纳粹团体也开始兴风作浪,对瑞士当局施加巨大压力。此外,德国还威胁要切断对瑞士的煤炭出口。

尽管瑞士议会在1939年8月30日重申了其永久中立的立场,但在1940年,德国最高统帅部还是制定了入侵瑞士的计划,称为“冷杉行动”。希特勒最终在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该计划。

1940年6月,法国沦陷,瑞士被德国、意大利及其占领区包围。面对纳粹德国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和迎合。

瑞士“中立”背后的真相

  1. 经济输血:瑞士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二战期间,瑞士维持了与德国的经贸和金融关系,向德国提供贷款,并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瑞士还向德国出售电力,并为其军工厂提供精密零件,直到1945年3月德国败局已定。
  2. 交通要道:瑞士允许德国和意大利使用贯穿阿尔卑斯山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圣哥达隧道运输战略物资。
  3. 拒绝犹太难民:瑞士拒绝接纳逃离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并在边境将他们拦截,甚至遣返回德国,导致无数犹太人惨遭杀害。
  4. 瑞士银行:瑞士银行成为了纳粹德国储存黄金和掠夺财产的工具,从中赚取巨额利润,并帮助纳粹德国购买战争物资。

上述事实表明,瑞士在二战期间的行为违反了其永久中立原则。

瑞士跟德国都不想赢么,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是什么?

战后反思

二战结束后,瑞士政府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长首次代表政府为瑞士在二战期间的行为道歉,承认瑞士与纳粹的暴行有牵连,并承认对受迫害犹太人的政策是不可原谅的。

为什么瑞士在历来的战争中没有遭到侵略?

瑞士在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前并非没有经历过战争和侵略。

瑞士独立的过程充满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在三十年战争及之后的150多年里,瑞士的主权地位逐渐得到欧洲列强的承认,但其内部的宗教和政治矛盾依然存在。在此期间,瑞士各州与法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并长期为其提供雇佣兵。

1798年,拿破仑一世入侵瑞士,将其变为傀儡国“海尔维第共和国”。1803年,拿破仑放弃了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计划,瑞士恢复了联邦制。

拿破仑帝国崩溃后,瑞士制定了新的联盟条约,宣布永久中立。1815年11月20日,维也纳会议确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此后,瓦莱州、日内瓦州和纳沙泰尔州相继加入瑞士联邦。1848年,瑞士定都伯尔尼,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

瑞士保持永久中立的原因

  1. 地理位置和资源:瑞士是内陆国,土地资源贫瘠,缺乏对列强的吸引力,其发达的工商业也并非周边国家迫切需要的。
  2. 政治制度:瑞士实行联邦委员会制度,各州独立性强,入侵者难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进行控制。
  3. 国际局势:奥地利在近代分裂后国力衰弱,成为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更主要的缓冲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主要对手是英法等国,战争主要集中在西线,瑞士幸运地避开了战火。而比利时则没有那么幸运,如果法国与意大利结盟对抗德国,瑞士的命运恐怕也会截然不同。
  4. 妥协与合作:二战期间,瑞士与纳粹德国达成了最大程度的妥协,为其储存黄金。战后,瑞士也为许多纳粹战犯逃亡南美提供了便利。

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是什么?

请参考其他网络资源获取《西征梦》的完整台词。

瑞士跟德国都不想赢么,郭德纲的《西征梦》台词是什么?

请预测世界杯四强

请参考其他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世界杯预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