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耿苏志: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

本篇文章探讨了徐再荣和张瑾合编的《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该书由商务印书馆于2021年9月出版,汇集了中国历史学者对环境史前沿问题的思考。虽然中国的环境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仍在国际研究的框架内,但学者们已开始提出新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

北京大学的包茂红教授重点讨论了中国在全球生态体系中的角色转变,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方法,力求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及去物质化的经济发展,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中国社科院的王华学者则关注中国在环太平洋文明圈中的研究,对比欧美的研究,讨论了中国如何应对自身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但指出国内在环太平洋环境史下的研究依然相对不足。

张瑾,社科院,读书|耿苏志: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

高再荣研究员分析了农业史与环境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调农业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改造自然环境方面的作用。

南开大学的付成双教授从全球史的视角探讨环境现代化,深入解析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呼吁生态中心主义以平衡生态多样性与人类特殊利益。

张瑾,社科院,读书|耿苏志: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

徐再荣则专注于历史视角下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温室效应及全球气候的影响。

梅雪芹教授对英帝国的环境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剖析,探讨了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思想体系形成。

费晟的南太平洋研究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缺,通过生态文化网络的视角,揭示了中国与南太平洋地区的生态联系及贸易影响。

张红菊分析了美国工业化时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措施,揭示了国家在资源管理和生态秩序中的角色转变。

张瑾,社科院,读书|耿苏志:环境史的理论与实践

侯深则深入探讨了美国作为环治国家的演变历史,强调了资源边疆的开拓与全球资源分配的关键性,以及国家在生态与社会秩序建设中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