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垃圾时间”?这个词源于知名解说员奇克-赫恩。在比赛中,当分差过大且胜负已定时,主教练通常会让主力球员和重要轮换休息,这段时间就被称为“垃圾时间”。在这段时期,场上的替补球员往往不是观众熟悉的面孔,因此比赛的观赏性下降,自然显得有些"垃圾"。随着使用频率增加,“垃圾时间”逐渐成为专业术语。
然而,在CBA联赛中情况有所不同。即使在常规赛期间出现了所谓的“垃圾时间”,上场的大多还是刚才打过的重要角色。因此,可以说CBA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垃圾时间”。举个例子:10月27日南京对广东一战,第四节开始时广东队已经领先近40分,但仍派出了吉伦沃特、王少杰等主要球员,而南京则由穆迪、林葳领衔。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CBA球队注册人数有限。《2024-25赛季CBA球员选秀、工资帽及交易管理规定》明确指出,每支俱乐部国内球员注册人数不得少于14人,不超过18人。而外援方面,本赛季每队可同时注册四名外援,使得球队总人员规模普遍在18至22之间。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场比赛最多只能报名12人。
匿名的一位球队主教练曾表示:“新赛季外援规则最大的影响对象是国内排名8到10顺位的轮换玩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名单里都没有机会。” 这种局限性不仅困扰着各支团队,也反映出整个联盟的问题——虽然本季度允许更多外国籍运动员参训,但固定12人的报名限制无疑给年轻人才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CBA自创办以来一直沿用FIBA传统的12人大名单制度,与国际篮坛相比,其变革步伐相对缓慢。目前,即便是在疫情后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世界杯赛事也放宽了临时报名次数,以适应更密集的人士需求。然而,相较之下,由于保持不变,导致许多潜力股受到了挤压。例如宁波队的新星王凡懿,本地备受瞩目的他却因未能进入三场正式比赛而错失表现机会。
NCAA与NBA近年来不断优化自己的登记政策以提升竞争质量,例如2011年由于停摆缩短了常规周期,将每支球队的人数从原来的13提高到15,并引入双向合同机制,为新人提供更多展示平台。而如今,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领域,都愈发注重如何通过灵活改制来激励年轻力量和减轻明星运动員压力,从而确保竞技水平持续攀升。
CBA是否也该考虑做一些微调呢?或许可以借鉴其他体育项目,引入类似措施,让边缘化选手获得展现才能的平台,同时丰富赛事内容,提高整体竞技氛围。不妨试试看!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后体工队长”,了解更多关于NBA和CBA相关的信息与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