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中23个典故的诗句和它们各自的作用
1、“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97-169)是东汉时期一位知名的隐士,他淡泊名利,是江西的高士。他曾在多个地方游历,最终选择在槠山隐居,并设立帐篷授徒。陈蕃是一位有志于为国奉献的名臣,于是他向徐孺请教,希望能得其教诲。从这一典故中,王勃将徐孺与江西的“人杰地灵”相联系,表示徐孺的名声蔚然成风。
2、“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此句中提到的梁孝王刘武在历史上因其名胜“梁园”而闻名,此园中的竹林与花木成景,吸引了无数文人的聚集。此句意在比较宾客的豪情与陶渊明饮酒的风范,表达出宴会气氛的豪放。
3、“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一句提到曹植与谢灵运,表示参与宴会的文士各有其才,意喻其文才之光辉照耀着彼此。
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示诗人怀念朝廷,却又无法得到召见,表达了对当权者的深切思念与无奈。
7、“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此句通过冯唐与李广的事迹反映了命运与时势的关系,体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奈。
8、“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贾谊虽然遭贬,但意在说明并非缺乏明智的统治者,这暗示了社会中的种种被埋没的才华。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一句通过梁鸿的遭遇表达对遭受误解而不得志的人生哀叹。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在逆境中保持心境清明与享受困境的态度,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
11、“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表示虽然北海遥远,但通过努力仍然能追求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12、“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阐述了开始的失去并非终局,只要不懈努力,仍有补救的机会。
1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通过孟尝的高洁志向与未能施展才华的遗憾,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1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反映了作者对阮籍消极情绪的批判,显示出自己不愿沉沦的自励。
15、“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表达出自己与终军同龄却无能力施展才华,暗藏志气难求的对于比。
16、“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意在表现对投笔从戎的渴望,表明了勇于追求的决心。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谦于谢家光辉的同时,表达出对于美好的理想的追求。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以孔子之子鲤问礼作为典故,表现了自己对知识与教诲的渴求。
19、“今兹捧袂,喜托龙门。”表达自己此次受到盛情款待的喜悦,借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感受满足。
20、“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表达因未遇良才而感到自惜,联系到交流中的遗憾。
21、“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意在表明与知音之遇可畅所欲言,表达出对交流的珍重。
22、“兰亭已矣,梓泽丘墟。”感叹昔日盛会已变废墟,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3、“请洒潘江,各倾陆海。”劝请宾客共酬,展示出聚会热情与相互欣赏的氛围。
杜诗之妙文言文
1. 《徐儒子妙答》文言文翻译是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徐儒子妙答》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徐孺子是一位著名的高士贤人,以恭俭义让著称,热心助人,受人尊敬。
2. 文言文魏徵妙谏
原文: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翻译:魏征虽貌不惊人,却有勇气善于转变皇帝的意图,每次都敢于直谏...
3. 顾悦妙喻的文言文和解释
南朝·刘义庆《顾悦妙喻》原文...
译文:扩展资料...
4. 孔融妙对文言文解释
翻译: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一些事例以显示其聪慧...
5. 名为“蔡琰传”的文言文翻译
陈留郡董祀的妻子,她学识渊博,因家中变故被掳...
6. 文言文《孔融妙对》的翻译...
7. 文言文翻译:李季翔逢陆鸿渐...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及作用
滕王阁序中的46个典故及作用列举如下: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46、良师益友...
我国自古有那些神童?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之一...
曹冲聪明仁爱,自小智力超群,曾被赞誉为神童...
值得一提的是曹冲夭亡对曹操的影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