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讯 针对“金元中超”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沉重打击,《足球报》发表了点评,指出相比于那些有影响力的高价外援,真正的伤害在于本土球员身价和年薪被恶意抬升到了不合理的程度。在这个时代,本就数量和质量不足的本土球员,在资本追逐下迷失了自我。

“金元中超”的到来,使得资本的不理性投资将本土球员的转会费和年薪哄抬至离谱。这种做法不仅彻底破坏了之前本土足球生态,也严重损害了原已脆弱的青训体系。曾经参与主力阵容比赛的本土球员,其数量与质量双降趋势必然波及国家队的发展。

回顾历史,自2003年吴承瑛以1300万人民币转会国际以来,本土球员身价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8年后,这一纪录由姜宁创造,他以1400万元加盟恒大。本土高价囤积现象始于恒大,此后阿尔滨、鲁能、苏宁等俱乐部纷纷效仿。

金元时代的中超:恶性竞争与本土球员溢价现象探讨

2015年的“金元中超”开启,上港以5000万元签下于海,而孙可则以6600万元加盟泰达。当时还处于中甲联赛中的华夏也花费6000万引进杜威等五名国内球员。2016年,华夏更是斥资至少2.2亿引入六名内援,其中23岁的中卫金洋洋成为首位转会费用超过1000万欧元(约8000万元)的国产新星,当时他的市场价值仅为125万元,相较之下溢价达到64倍。此外,中甲球队权健同样豪掷千金,引进张鹭、孙可、赵旭日以及郑达伦,总计支出逾两亿元。

金元时代的中超:恶性竞争与本土球员溢价现象探讨

进入2017年,中超内援价格持续飙升,从千万级跃升至过亿水平。例如,华夏再次签下一批国脚,包括赵明剑与张呈栋,他们各自报价均接近1.5亿;而其他如杨善平和王永珀也都传闻上亿元。而佳兆业作为当季黑马,同样投入不少资金,以至少1.55亿元获得崔民及其他几位关键选手。

疯狂行情并未停止:2018 年间, 华夏再度发力,据称耗资至少2亿引入姜至鹏与胡人天;贵州亦花掉1.7亿购买四名前场力量。同时,北京国安一次性买入多名重要角色,不少交易皆显示40-60倍以上溢价现象.

金元时代的中超:恶性竞争与本土球员溢价现象探讨

"金元"时期长达五载,为吸纳外籍人才所付出的巨额代款固然显著,但对于内援而言其成本同样令人咋舌。从这段时间的数据来看,中超在内部挖潜方面总共投入颇丰,高达6.72 亿欧 元 (相当 于50 亿元 人民币)。其中,仅 华 夏 在 2017 年 的 引 援 投 入 中 就 有92% 用 于 内 援 , 总 金额 超过900 万 欧 元!


 总体来说,“金元中超”为部分连国家队都无法征召的一线流量制造了一定泡沫化,人气虽盛却难掩实际实力缺乏的问题。“一百万先生”的出现让我们看见背后的无奈,一些德转标值普遍低於200000 的国内小将们,被炒作成数十倍甚至百余倍。不只是身家暴涨,更伴随着的是他们投放市场之后面临竞争压力加剧,以及职业发展道路愈发艰辛现实——如何应对这种状况,是摆在整个中国足坛前面的共同课题。”
</body></html>